蓬莱阁的导游词范文3篇?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发布时间:2025-09-15

蓬莱阁苏公祠导游词

篇一:蓬莱阁导游词总

蓬莱阁导游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蓬莱阁现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建筑群分为六个建筑单体,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5A级旅游景区。蓬莱阁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他三个都在江南,分别是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和江西的滕王阁。

(站在桥上介绍一下丹崖山)我们看见远处的山呢便是丹崖山了,虽然只有70多米,但这里供奉的是八仙正所谓“山不在高,优仙则灵”。海市蜃楼的出现也为丹崖山增色了不少。

(站在城门)这里便是水城的城墙,里面就是古登州的中心。我们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就是“登仙桥”了,身到蓬莱即***嘛,不过呢我们现在只能说是半仙,不过入了仙境之后,我们就可以做***之游了。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衡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原来只有弥陀寺和龙王宫,后来登州知府朱处约来到这里。看到这里风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将龙王庙西迁,建立了蓬莱阁,是在北宋嘉猷六年即公元1061年,经过宋,明,清三代扩建成现在的规模。蓬莱阁景区面积3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00平方米。蓬莱阁坐落在距城北1000米的丹崖山上。阁内层楼修阁,凌空而起,苍山翠相,掩映期间。山下碧波万顷,烟水浩淼,素有蓬莱人间仙境之称。1982年与蓬莱水城一起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景区内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标志。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属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的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有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山海经》和《封禅书》中,把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描绘的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出海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料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山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的描绘出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了。

下面我们就来到了蓬莱阁景区的正门,大家请看“人间蓬莱”坊,这是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的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心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之游。

大家往右手边可以看到一块5A级的标志牌,蓬莱阁与泰山并列为全国首批五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居山东第一位。(可以在路线图上简单的介绍一下游览路线,大概时间,指明

***地点)

好,朋友们跟着我往上走,我们来到的就是蓬莱阁内的唯一的一佛教建筑“弥陀寺”,始建于唐代。弥陀是阿弥陀佛的简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这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服税的来源,于是发起了禁佛运动,俗称“会昌法难”,拆毁了大量的寺庙,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厉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但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这里便是弥陀寺的前殿了,右边的是密迹金刚,左边的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现在我们先看左手边的祖师殿,供奉的是慧远法师。他曾在庐山的西林寺的东面建起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则就是净土宗的祖师了。站在他右手边的是陶渊明,慧然(慧远的弟弟),左手边的是刘遗民(慧远和刘遗民共同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恒伊(江州刺史,资助慧远建起了东林寺)。好,我们接着看看右手边的关公殿。相信大家对关公都很熟悉,他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管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使关羽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旁边供奉的是关公的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间的便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胸前有一“万”字符,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其实观世音本为男身,《大自在》经文中表明,观世音为了说法需要,可以变换性别及各种身份。后来,为了方便未出阁的女子参拜,观世音就固定为女菩萨了。普陀山的圆通殿正中供奉的高达

8.8米的毗卢观音,是全国唯一的观音真像,也就是男身像。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在和尚之上,***之下。他们是奉佛主的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磐(不进行生死轮回)。(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就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当然阿罗汉过就像今天的最高的学位)

(从左边的圆型门出)“蓬壶”(kun三声)因为从天上看三座神山形似壶,故蓬莱也称蓬壶。

这座便是万民感德碑亭了,当年恰逢蓬莱大旱康熙帝降旨普免田赋三年,登州官吏以百姓的名义,建起这座碑亭。但在文革时期石碑被毁,只剩下碑座,现在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上书“万寿无疆”。大家摸摸这个寿字便可以益寿延年了。

(往上走)拾级而上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这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年来蓬莱时题写的。是迈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建筑,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最佳的照相位置就是第三个台阶,有“连升三级”之意,祝朋友们事业有成,

步步高升。1988年***民总书记就曾在这里照过相。我们现在就来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话说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无灾无难保平安。仙境里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寿。

(前面的是显灵门不用讲,就说在仙境我们是不走回头路的,所以按照最佳的路线我们先往西走到龙王宫去参观一下)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听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这里供奉的就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的东海王敖广。这里有三座山门,旁边的两个是虾兵蟹将通行的地方,而中间只有龙王才能走,大家可以随便选择一个角色,是当虾兵蟹将还是龙王。现在来到的就是龙王宫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一定一静寓意着海面风平浪静,***渔民平安出海。好,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龙王宫的正殿。请看这幅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上联说的是渔民们在丹崖山上供奉龙王,期望能得到他的***,海无飓风,渔民平安,风调雨顺。下联是说苏东坡曾到登州任过五日知州,以看不到海市蜃楼而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向龙王作了祈祷,龙王体念东坡的心情,终于显灵,第二天果然看见了海市。此联又给龙王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我们进殿看见中间端坐的就是东海龙王敖广了。他身边站的是八位判官。我们先看东边的四位。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负责夜间海上的巡逻,相当于现在的海上110。第二位是千里眼,顾名思义,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后面的两位就是我们熟悉的雷公和电母了。左边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赶鱼郎,他负责把海中的鱼赶到一起供渔民捕获,所以深受渔民的喜欢。第二位是顺风耳和对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说龙王的坏话,否则他可是会听见的。下面的就是风婆婆了,她手里拿的风口袋,只要把手松一松便会狂风四起。最后一位就是雨神。八位判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这里是龙王办公的地方,后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象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古时候人们遇上酷旱,便到这里顶礼膜拜,然后头戴柳条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着龙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儿两边住户都要端水泼撒,讨个吉利。如缕求不应,便把龙王爷抬到烈日下暴晒。当龙王大汗淋漓时,他就会兴云布雨了。这也是龙王脸黑的原因。站在他身边是他的两位夫人,顺应了古代的一夫多妻制,现在的男同胞们可没有这样的福气了。虽然在古代的以左为上可是在这里确是右边的为大老婆,我在前面说过了龙王宫是后来迁过来的,他本来是面朝大海的,现在转了一个方向变成了现在的右为上了。(转身看到圆门上刻有“风调雨顺”说过去人们不光期望风调雨顺,更喜欢多子多孙,于是建有子孙殿---从左手小门过去)过去无子求子有子求多子,现在为了适应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人们来这里往往是祈求子女平安的。送子娘娘右手托乾坤球,左手抱着个孩子,意味“求子”。旁边还供奉着眼光奶奶(***孩子心明眼亮)和疹子娘娘(过去孩子出疹子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她就是***出疹子的孩子平安的)。左边的是:天王送女。右边的是:麒麟送子,相传孔子就是由麒麟送到凡间的天遣魁星。院子里的两棵就是祁福树,左求子,右求女。(继续往左手边的小门走),一出门就看见的这块山石和旁边的五块石头叫做坤爻石,这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因石头中含有三氧化铁故成赭红色。(先让大家摸完再说)坤爻石又叫鸿运石。左手摸官运,右手摸财运,双手桃花运,大家可以试试看。北面是天后宫,南面是戏楼。(戏楼简单介绍一下就行了)

下面我们就去天后宫看看,它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位,也是北方最大的天后宫之一。还是先看看前殿的两位***,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

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降伏的妖怪。院内有一棵唐槐,相传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即使树心已经空了。大家可以看出来这块树皮和别的不一样,这是1988年做的植皮手术,这棵唐槐已经有1000多年的树龄了。这个树还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发芽和落叶都比别的树晚一个月。我们往前走,进天后宫的正殿。天后在南方称为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天后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你们可能会问莆田在那儿,我一说方世玉学功夫的少林寺就在莆田大家就知道了。传说林默出生时,红光满室,异气飘香。林默生下后,直到满月都不哭不笑,默默无声,于是她的父亲就给她起名“默”。林默只活到了28岁并且终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来意味没出阁。天后身边站的是四位侍女,东西两侧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龙王,其余的西边第一个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当于现在的办公室主任。第二位手持环海司命,是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的。东边的两位一个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儿海龙王处置。大家也许会纳闷,这里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的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有很大的不一样,为什么是由四海龙王当站官呢?一是龙王的面目狰狞又喜怒无常,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二是北宋年间皇帝派大使出使高丽,出发前曾降御香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但在海中还是遇到了大风,危急时刻是一个朱衣女子将大使救起。三就是总的原则就是天后的站官就是由各地的水神作陪神的。再往后走就是后殿了,门上的匾额:福锡(同赐)丹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题写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寝室里有东西两个厢房,因为天后娘娘有个习惯,双日睡东,单日睡西。朋友们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床有什么特点,对了,那就是又长又窄,取得是长寿之意。二楼也是娘娘的梳洗装扮得地方,因为在古代未出阁女子家的闺房外人不得轻易入内,所以二楼就不对外开放了。

大家猜猜这是个什么字,这是由五代道教老祖陈抟写的草书。是由三个字组成的“寿”字,从上而下分别是“富弗林”意味不植树不足以富足,以林木为根基,种好树,才能富足长寿。提倡人们搞好绿化,由此可见当时人的思想多么前卫。

碧海丹心是***高级将领冯玉祥所写的。1934年冯玉祥偕同***元老李烈钧来游蓬莱阁,当时,冯玉祥正受***的挟制抗日壮志未酬。李烈钧书就一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并请冯玉祥题写横批,冯玉祥略一思索,信笔写下“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

好了,现在我们就要登上蓬莱阁的主阁了。我们从这边上去叫做“登阁求仙”,身到蓬莱及***嘛。我说过了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大家或许会问其它三座名楼分别有范仲淹,崔璟,王勃的大手笔增色,那么蓬莱阁的镇楼传世之文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代文宗苏东坡的《海市诗》,堪称蓬莱阁的点睛之笔,不比其他三位逊色。正门上方悬挂的“蓬莱阁”横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的手迹。)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以大海蓝天为衬托,以田横峻岭为屏障,北望长山列岛,南临刀鱼水寨,别具一格,生动传神。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海山有雾的时候,让人感觉仙气缭绕。凭栏远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莱古城高楼迭起,广厦林立,已经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西面的这座山叫田横山,

那里是渤黄两海分界线的南端起点。对面就是素有海上仙山之称得“长山列岛”,他是由大小32个岛屿组成的,距蓬莱只有8海里。我们进来看一下八仙,传说他们就是因为喝醉酒了才从这里乘坐各自的宝器漂洋过海的。(从右往左)这是八仙中最丑的铁拐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他的宝器就是前面的葫芦,里面装的是灵丹妙药,能治百病,不过现在看来只是对内伤有效,要不他怎么还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来的白须老翁就是年纪最大的张果老,他的宝器是渔鼓(一种乐器)和纸驴。民间有张果老倒骑驴的传说。这是为什么呢?有这样四句话可以作答:访过多少人,不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告诫人们做事要谨慎,凡事三思而后行。他旁边的荷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宝器是手中的荷花。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间的吕洞宾了,他的宝器是背着的宝剑。长相最为帅气的为韩湘子,据说是韩愈的侄子,他的宝器是手中的洞箫。那个袒胸***的是汉钟离,汉朝人,复姓钟离故得名。曹国舅的宝器是云板。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纪最小的蓝彩和,成仙的时候只有14岁,所以他不胜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边的花篮。八仙过海究竟去了那儿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去给***娘娘拜寿了,有的是说东渡日本了,不管怎样,***都是逍遥自在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好了,我们现在就要“人还仙境”了。

下面我们来的就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避风亭。任凭外面的狂风四起,里面丝毫感觉不到一丝丝风。原因就是这里面有一颗避风珠(为了突出蓬莱的神奇就不讲真正的避风原因了)亭内有石刻25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观海市》石刻九方,墨迹为明朝著名的书画家董其昌所书,石刻为一代高手温如玉的杰作,堪称“三绝”(最好不要讲因为说不准那一块是)。前方的海域就是经常出现海市蜃楼的地方,尤其是每年的春夏,夏秋交替之际是海市最易出现的时候。海市蜃楼最长的一次是1988年长达五个小时,近几年因为温室效应等各种气候的影响,海市蜃楼出现的次数逐渐增多,去年就有五次之多,还上了新闻联播。

这面墙上有三幅石刻最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这块“海不扬波”这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大家已经看到了这个“不”是经过修整的。当时表达了他希望万里海疆平安无事的心情,可是历史偏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日舰炮击蓬莱城,一颗哑弹打中了这个“不”字,于是海不扬波变成了海扬波。事实证明,没有强盛的国家和强大的海防,海不扬波只能成为一种幻想。

(继续往东走)来到的是卧碑亭。它是以苏轼的《海市诗》,《书吴道子画后》横幅碑而得名的。碑的正面是行草《书吴道子画后》,背面是楷书《海市诗》。碑文前面的字小后面的字大,大家都知道苏轼也是喜欢喝酒做诗,酒助兴时便越来越豪放了。经过专家鉴定这是苏轼的真迹。这边还有清朝人龚保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就是说***仙境都是虚幻不真实的,只有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才是真正的***。

下面的这个祠堂是苏公祠显而易见是为了纪念苏轼而建的。中间这幅是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正本在广州的六容寺。他曾在登州做过五日知州。但救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为蓬莱人民做了两件大好事。一是修筑海防,二是减免百姓的盐税。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知登州,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这个叫做宾日楼又称望日楼,登楼远望,视野开阔,使观日出的好地方。当年大型历史舞蹈史诗《东方红》,曾选择这里作背景,该片开头的日出的画面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旁边的就是蓬莱阁标志性建筑普照楼,我们从山下看的最高的建筑就是它了。在过去

篇二:蓬莱阁导游词

蓬莱阁

各位团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人间仙境蓬莱,我是咱们此行的导游小刘。

蓬莱是山海名邦,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成为“仙境”,这可能与海市蜃楼有关,海市蜃楼是蓬莱吧十***境之一,当地人叫做“***现市”一般吃现在春夏两季,不知诸位是否有亲眼目睹的幸运。蓬莱阁驰名中外,,他是我国的名胜古迹,他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四大古楼,至今己有940年的历史了。

各位仙人请看,我们面前的就是龙王宫了。它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广大渔民祈求海上平安的。龙王宫包括山门,前殿,正殿后殿。通过前殿随我走进龙王宫的正殿。请看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八名站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听命于龙王的调遣。后面还有龙王宫的后殿。过去这里有龙王的木雕像和龙王出行的步辇、仪仗,那是人们为了求雨所设的。大家现在可以细细欣赏一下。

大家跟我这边走,一会我们将走到闻名的天后宫了,天后宫里供奉的这位就是天后娘娘,她在福建和台湾一带被称为“妈祖”。现在我们在天后宫的前殿,两位***,东为嘉应,西为嘉佑,他们都是保护天后的神将。后殿是天后的寝殿,门上的匾额“福锡丹崖”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费心我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吧福气赐给每一位来丹崖山的人。现往我们带着海神娘娘的福气继续往前走。

现在我们来到了蓬莱阁主阁了,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顶,有人提”登山北方第一阁,身在蓬莱即是仙”蓬莱阁经宋明清不断扩建至现在的规模,蓬莱阁有四面回廊,立有明珠16跟,正门上悬“蓬莱阁”三个大字是明代书法家铁报所写,大家在蓬莱阁上远眺,既可以鸟瞰莱是的市容市貌,还能观赏渤海黄海的惊涛骇浪,蓬莱阁底层北墙上镶嵌有“海不扬波”“碧海清波”“环海镜清”等子,“碧海清波”是清代书法家露琪光的字迹,弥足珍贵。

篇三:蓬莱阁导游词

蓬莱阁导游词

景区名称蓬莱阁景区

景区类型人造景观风景名胜重点文物历史文化名胜博物馆

景区级别AAAAA

所在省份山东省

所属城市烟台市

所在区县蓬莱市

地理位置汽车站附近

景区地址蓬莱市迎宾路7号

适宜人群老年青年儿童

适宜季节春夏秋冬

营业时间夏季:7:00--18:00冬季:7:30--17:00

建议装备轻便鞋、太阳镜、相机

景区简介

蓬莱阁景区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区。这里素有“人间仙境”之称,传说蓬莱、方丈、瀛州是海中的三座仙山为***居住之所,亦是秦始皇东寻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之地。广为流传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便源于此。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中国四大名楼。其内部由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等6个单体和附属建筑共同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景区另有戚继光故里、蓬莱水城、田横山、水师府、登州古船博物馆、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登州博物馆、登州圣会堂、海滨和平广场以及黄渤海分界线等20余处景点。

推荐线路

主要景点

登州古船博物馆

登州古船博物馆位于太平楼南侧,坐北朝南,1990年建,为仿古园林式建筑,占地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馆内共陈列文物1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件,是国内第二个陈列古船的专题性博物馆。

博物馆正门为仿古彩绘脾楼,琉璃瓦覆顶,隶书楹联“古船曾捍海疆犹存雄风壮华夏,博物长留仙境更有巧思昭蓬莱”,门额“神游”。大门西侧镶嵌“登州古船博物馆”阴刻大理石字碑,碑文为张爱萍所书;东侧镶嵌4方古船航海花岗岩浮雕。馆内设3个展厅:一展厅置蓬莱水城(古登州港)沙盘和两方PVC显示板,显示板分别示“登州港古代海内外交通图”和“登州港变迁图”。二展厅展出1984年小海清淤时出土的元代古战船、宋元两代的石碇木碇、明代紫檀木舵杆和古代各类铁锚。三展厅展出小海出土的三足罐、陶壶等陶制品和明洪武八年(1375)铸造的铜炮两尊。

太平楼

太平楼位于水城东北角平浪台上,重建于1987年,有太平楼、戚继光塑像、点将台、涌月亭、平浪宫等景点。太平楼位于平浪台中部,坐北朝南,双层结构建筑,屋面开山,四角飞檐,脊置六兽,四周有明廊,门上方悬有“太平楼”匾额,为书法家乃正所书,门两侧明柱上阴刻楹联:“岸隐潮声连古戍,天回春意满芳州”。

船舶发展陈列馆位于太平楼内,舍古代、现代两个陈列厅,陈列面积240平方米,陈列我国各历史时期代表性船舶模型50余只。一楼为古代船舶陈列厅,陈列5000年前独木舟、东汉斗舰、隋代龙舟、唐代游肪、明代郑和宝船、清代快船等船模20余只。二楼现代船舶陈列厅陈列现代战舰、货轮、游轮、客货

滚装轮等船模30余只,系统、形象地再现了我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反映了我国近现代造船技术在海洋交通、海洋开发、远洋渔业、科学考察、国防现代化等领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戚继光塑像

戚继光塑像位于太平楼南侧,1987年为纪念戚继光逝世400周年而建,水泥质地,高4米,表现戚继光身着戎装,挺胸昂首而立,按剑俯瞰水城的雄姿。点将台位于太平楼西侧,坐北朝南,旧为指挥、调动水城内水师船只之行令处。涌月亭位于太平楼东侧,平浪宫位于太平楼南侧。

“人间蓬莱”坊

“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之游。

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该寺原胜极一时,因禁佛运动,虽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

一)来鲁传教,在山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弥陀寺前殿

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祖师殿

祖师殿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3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02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关公殿

关公殿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弥陀寺正殿

弥陀寺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

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万民感德碑亭

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龙王宫

原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龙王宫原位于丹崖极顶(今蓬莱阁址)。唐贞观年间建有龙王庙,宋嘉佑六年(1061)建蓬莱阁时移于丹崖山半腰西侧、丹崖仙境坊西北,元中统、明洪武和万历年间均曾修葺。1984年重修。龙王宫由南向北依次布局,有正门、前殿、两厢、正殿、后殿,三进院落,庙宇式建筑,占地2117平方米。

龙王宫前殿

前殿内东西各塑海中**一尊,东为定海神,西为靖海神,各持法宝,威风凛凛。

龙王宫正殿

正殿东西长12.69米,南北进深10.08米,有前廊,两支明柱书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殿额:“霖雨苍生。”明廊西侧镶有“龙王宫简介”。殿中设高台神宪,内塑东海龙王敖广金身坐像,两侧塑有8名站官,由南而北,东为巡海夜叉、千里眼、电母、雷公,西为赶鱼郎、顺风耳、风婆、雨神。殿北门靡联曰:“海邦万里庆安澜,五湖四海降甘霖。”楣批“风调雨顺”。龙王宫后殿

后殿为龙王寝宫,亦有明廊,两支明柱题联:“赠大圣定海神珍(针)千年魔尽,还八仙渡海宝物万里波平。”殿额“福庇海邦”。殿内亦设高台神龛,内塑龙王及左右嫔妃金身坐像;殿内东西两侧各塑4名侍女。旧有龙王木雕像及龙王出行用的步辇、仪仗,今不存。

子孙殿

这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请看子孙殿门上的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因此,“熊梦”或“熊罴入梦”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这里供奉的是送子娘娘。过去,人们喜欢多子多孙,所以那些嫌儿子少的和没有儿女的便到这里向送子娘娘许愿,祈求多生儿子或者生个好儿子。现在实行的是计划生育政策,所以这里就成为无子求子、有子求平安的地方。传说蓬莱神山上住着一位麒麟神,专供送子娘娘调遣使用,为人间送子送女。民间流传着麒麟送子的故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娶颜氏时岁数已经很大了,为了生个好儿子,他们常到曲阜城东南尼山祈祷。这天夫妇两个刚祈祷完毕,向山下走去,忽听天空一阵乐鼓齐鸣,从空中飞来一只玉麒麟,口衔玉帛,上写“天遣魁星下凡”。稍倾颜氏一阵腹痛不久便生下了孔子,玉麒麟又飞回了蓬莱神山。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送子娘娘身边还供奉着眼光娘娘和疹子娘娘,他们是***您的孩子心明眼亮、身体健康的。

丹崖仙境坊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

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留念。***民等***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

进入仙境自然有***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出海平安无事。

戏楼

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娘娘***平安。戏台两侧台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意思是这里的钧天广乐演奏起来,使潮涨潮落的涛声在岛屿中喧闹。(“钧天”是“钧天广乐”的省说。)下联为:“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意思是面对着天后宫的绝佳戏楼,笙竹管弦之声响彻了蓬莱、瀛洲仙境。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了。(“观止”二字取自《左传》。据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吴王季札去鲁国访问,要求欣赏一下鲁国歌舞,鲁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演出了各种音乐舞蹈给他看,当季札看完一个舞蹈以后,对陪同的人说:“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矣。”意思是说,我已经欣赏到最高境界的艺术了,虽然有别的舞蹈,我也不敢提出要看了。从此,“观止矣”一词便流传下来。)

坤爻石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天区名)。《晋书·天文志》云:“三台天星,两两而居,西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东二星曰下台”,为此清代大学者阮元命名此石为三台石,刻石嵌于天后宫前殿外壁上。阮元在清代官至湖广、云南总督,精于书法,善于金石,墨迹传世不多,此隶书刻石极为珍贵。后来知府张又因六石排列形式象易经中的八卦之一坤卦(“爻”是易卦的基本符号,八卦的变化取决于爻的变化),所以称它为“坤爻石”。蓬莱阁是一处山体园林,“石为园之骨,水为园之脉”。丹崖山上没有天然水源,伴在一侧的大海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作为“园之骨”的丹崖石,却是混然天成的。这几块“坤爻石”,是当年劈山建阁时特意留下作为点缀的。古人认为:天为乾,地为坤,男为乾,女为坤,所以这个名字也昭示着天后宫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天后宫前殿

前殿两位***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传说他们都是天后在莆田湄州降伏的妖怪。宋庆书“篪”字碑:这块石碑上的“篪”字,笔力遒劲,字形端庄。是清朝太子少保宋庆(蓬莱人)所写,刻于清光绪十五年。篪是古代用竹管做成的一种乐器。宋庆书写这一“篪”字是有一段来由的。原来,宋庆原配夫人马氏早逝,只留下一个女儿。继配滕氏婚后一度不孕,后经多方医治,终于生一子。当时宋庆已五十岁,老来得子,乐不可支,遂取名“篪”。不料此子三岁夭亡,宋庆悲伤不已,终日默念着“篪”的名字。写字的时候也是“篪”呀“篪”地写下去。结果熟能生巧,久而久之,这个“篪”字便写得十分流畅有力,成了一笔“篪”。

“福”字石刻

这是一个花体“福”字,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写的。(陈抟是河南鹿邑县人,生于晚唐,屡试不第,从此无意功名,先隐武当山九宫岩,服气辟谷,二十年后移隐西岳华山云台观,宋初曾进见宋太宗赵光义,被赐号希夷先生。著有《无极图》、《先天图》。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泰华山陈抟高卧》,开始使其神化,成为道教真人。)“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田地、给人幸福。我们当地称它为狗头福,多摹写在映壁上。

“寿”字石刻

这里一个草书“寿”字,也是五代道士陈抟写的。“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此碑是清代一位地方官吕周玉按他从华山带来的拓片摹刻的。)垂花门

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严谨。据说在古时未经允许,贸然闯入垂花门,必受严惩。由此可见,天后娘娘地位极高。

唐槐

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传说当年八仙中的铁拐李与吕洞宾在这里下棋,烈日当头,为了遮荫,铁拐李从他那宝葫芦里取出一粒树种,撒在地下,霎时间长出了这棵大树。因为是仙人种的仙树,所以长寿不死。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年(1836)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岸人民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在她的家乡福建莆田一带,人们亲昵地称她为“妈祖”,因此许多地方奉祀她的宫庙叫“妈祖宫”。天后姓林,名默,福建省莆田湄州湾贤良港人。生于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卒于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九月初九日,时年28岁,终身未嫁。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如果海中的鱼鳖虾蟹兴风作浪,他都记到这上面,属于哪个海的,就交给哪个海龙王处置。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蓬莱阁的天后宫与全国各地天后宫的陪神相比,极为特殊,由四海龙王为天后当站官。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天后宫的陪神是随各地不同的故事定出来的,但总的原则是这些陪神都是由各地不同的水神充作天后的陪神。二是北宋以前海神是龙王,但因为他面目狰狞古怪,又喜怒无常,常在海中兴风作浪,使渔家和航海家畏惧反感,人们从而失去了对他的信仰。三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皇帝派大臣路允迪出使高丽,临行前曾降御香向东海龙王做了祈祷,但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况十分危急,危难中恍然见到救他生命的是桅杆上端坐的一位朱衣女神而不是海龙王。回朝奏明圣上,首次封天后为“顺济夫人”,并赠匾建庙。蓬莱阁天后宫道光年间的碑记载:“宋徽宗时,建天后圣母庙,乃于阁西营建焉,时在宣和四年,计建庙48间??”宋代中后期海神娘娘是以妃爵代替了龙王的神性,成为专司海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了。四是元代以后,历代朝廷晋封海神娘娘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便可以天上的官职来控制茫茫大海中的一切神怪妖气,她的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四海龙王所管辖的区域,所以四海龙王要听她的调遣,为她站班;五、在妈祖故乡莆田,有《天妃降龙》的剧本,是当地人们为歌颂天妃所演的地方戏剧,说的是天妃降伏东海龙王的故事。这就是四海龙王为什么成了天后的站官的几个原因。

天后宫后殿

后殿是后殿天后的卧室。门上的匾额“福锡丹崖”四个字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费心我先生题写的,意为天后娘娘把福气赐给每一位来到丹崖山上的人。东西两间设有天后床铺。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

另外,在这个寝宫的院落里,有一个极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藏着四句诗。大家感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这是清朝乾隆时登州知府陈葆光写的一首诗的前四句:“直上蓬莱阁,人间第一楼。云山千里目,海岛四时秋。”想那古代,承建者在那砖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窑烧制成砖,再运到这里分别砌于四处檐下,两两相对,文序不乱,其独特之匠心,由此可见一斑。

胡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