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意思是: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原文: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译文: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注释:
1、节妇:能守住节操的妇女,特别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
2、吟:一种诗体的名称。
3、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时任平卢淄青节度使。
4、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5、缠绵:情意深厚。
6、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7、襦:短衣、短袄。
8、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起,矗立着。
9、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
10、执戟:指守卫宫殿的门户。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11、明光:本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12、用心:动机目的。
13、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14、事:服事、侍奉。
15、拟:打算。
16、何不:一作“恨不”。
赏析: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创作背景:
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的立场一如其师。因此不为所动。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的名作。
作者简介:
张籍是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贞元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与王建齐名,世称“张王”。有《张司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