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翻译是:虽然对六经的旨义非常精通,但志向抱负仍然于天下在心中。出自《范仲淹苦读》,是一首于北宋创作的诗词。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活面。往往馇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概然有志于天下。常自高能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先世彬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富弼、韩琦等人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建议。历时仅一年。后因为遭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间,设立义庄,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